新闻详情
水体富营养化的生态修复(水体富营养化修复措施)
作者:霍尔德电子 更新时间:2025-07-07
水体富营养化是指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湖、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以下是对水体富营养化的生态修复措施的详细归纳:
水体富营养化主要成因
在自然条件下,湖泊也会从贫营养状态过渡到富营养状态,但这种自然过程非常缓慢。而人为排放含营养物质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所引起的水体富营养化可以在短时间内出现。这些过量的氮、磷等营养物质主要来自以下方面:
生活污水:含有尿素、氨氮为主要氮形态的生活污水和人畜粪便,排入水体后会使正常的氮循环变成“短路循环”,即尿素和氨氮的大量排入,破坏了正常的氮、磷比例,导致在这一水域生存的浮游植物群落完全改变。
工业废水:化肥、食品等工业的废水以及农田排水都含有大量的氮、磷及其他无机盐类。
农业污染:农田径流挟带的大量氨氮和硝酸盐氮进入水体后,改变了其中原有的氮平衡,促进某些适应新条件的藻类种属迅速增殖。农田上施用的大量化肥是地表水中氮、磷营养物质的最大来源。
内源作用:水体中的底泥在还原状态下会释放磷酸盐,从而增加磷的含量。特别是在一些因硝酸盐引起的富营养化的湖泊中,由于城市污水的排入使之更加复杂化,会使该系统迅速恶化。
水体富营养化生态修复技术
富营养化水体的生态修复技术,又称生物修复,是一种利用特定的生物(植物、微生物或原生动物)吸收、转化、清除或降解环境污染物,实现环境净化、生态效应恢复的生物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人工湿地技术:人工湿地是指通过人工修建、设计和管理的湿地系统,能够利用湿地植物和微生物的作用去除水体中的污染物。人工湿地可分为人工流水湿地、人工湿地池、人工湿地滤池等类型,适用于不同类型的富营养化水体。
生态浮床技术:利用水生植物、微生物对水体中氮、磷元素进行有效吸附转化和降解,在受污染区域进行原位处理。这种方法不需要搬运或输送污染水体,具有经济和技术合理性。
生物操纵技术:以太阳能为初始能源,在塘中种植水生作物,进行水产和水禽养殖,形成人工生态系统。通过调控水体中多条食物链的物质迁移、转化和能量的逐级传递,将进入塘内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进行降解和转化。包括放养食藻(草)性鱼类、养殖大型水生植物等。
微生物制剂:使用有效微生物(如多糖EM制剂等)来降解水体中的污染物,提高水体的透明度和自净能力。
水体富营养化综合修复措施
除了上述具体的生态修复技术外,还可以采取以下综合措施来防治水体富营养化:
控制外源性营养物质输入:准确调查清楚排入水体营养物质的主要排放源,监测排入水体的废水和污水中的氮、磷浓度,计算出年排放的氮、磷总量,为实施控制外源性营养物质的措施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加强水质监测与管理:定期对水体进行水质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水质问题。同时,加强水体的管理和保护,防止人为活动对水体造成污染。
推广环保理念: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鼓励公众参与水体保护和生态修复工作,共同维护水体的生态环境。
综上所述,水体富营养化的生态修复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技术和措施。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和有效管理,可以逐步恢复水体的生态环境和自净能力,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上一条: 六价铬的检测标准(六价铬检测仪使用说明)
下一条: 氨氮检测原理(COD氨氮检测仪特点)
本文网址:https://www.codyq.net/article/10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