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详情
【资讯】两地“对赌”,为保水质签署“生态契约”
作者:霍尔德电子 更新时间:2025-07-06
日前,万载县和湖南省浏阳市正式签订《渌水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创新跨省流域生态治理机制,通过水质“对赌”协议,构建起赣湘两省“责任共担、效益共享”的生态保护新模式。改江是万载县唯一一条直接跨省河流,发源于大土村,流入湖南省后叫渌水,最终经洞庭湖汇入长江,滋养着赣湘两省千万百姓。改江(渌水)是赣湘两省的重要饮用水水源,保护其源头一直是上下游群众的共同心愿。近日,赣湘两省生态环境部门在大土村共同开展改江(渌水)跨界断面采样,这是两地签署协议后的首次集中采样,标志着该协议正式进入实施阶段。
协议规定以改江(渌水)跨界断面水质为考核依据:若当月水质达I类,浏阳市补偿万载县20万元;若水质劣于III类,万载县则需反向补偿20万元;稳定在III类以上但未达II类时,双方互不补偿。补偿资金通过财政专项划拨,全部用于流域污染治理、生态修复等环保项目,形成“资金闭环管理”机制。
跨省横向生态保护补偿看似是一个‘对赌’协议,其实机制本身对上下游都是有利的,所以本质上是双赢的制度。双方所采水样分别由两地生态环境部门带回实验室检测分析,主要分析水体污染因子氨氮、高锰酸盐指数和总磷的浓度,检测数据将作为交界断面水质评价指标、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的依据。
多年来,万载县持续开展水污染防治攻坚行动,大土村沿线陆续退出多家养殖户和工厂。下游的浏阳市也采取了新建污水处理厂、退养禁养等一系列专项整治措施。在协议签署前,万载县已开展专项排查,关停整改两家违规排污企业,推动三家企业完成污水处理设施升级,并实施河道清淤疏浚3公里、生态护坡修复1.8公里等综合治理工程。但改江(渌水)流域分而治之始终难见成效,跨省共治势在必行。
为保障协议落地,今年两地不仅建立了联合监测机制,还将在执法、应急、工程治理层面深化协作。两地签订《浏阳市、万载县湘江流域突发环境事件联防联控协作框架协议》,建立起同域共责、联防联控、互助互通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联动工作机制。通过协调沟通、信息共享、应急联动、协作执法的方式联防共治,筑牢流域生态安全防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金山银山反哺绿水青山。
4月15日,两地检测结果均表明,改江(渌水)跨界断面水质为II类,并已接近I类,较之前水质有明显变好。下一步,将更加注重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持续巩固生态文明保护成果,形成渌水生态环境治理长效机制。从“各自为战”到“协同共治”,从“被动治污”到“主动护水”,赣湘两省以创新机制破解跨省流域治理难题,用生态保护补偿协议将绿水青山转化为区域协同发展的内生动力。
未来,两地在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风力发电等新兴产业上,将共同把生态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两地携手前行,从“一水共护”迈向“一域共富”,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本文网址:https://www.codyq.net/article/12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