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详情
余氯的作用与分类(余氯检测与控制)
作者:霍尔德电子 更新时间:2025-07-06
余氯是指在水处理过程中,氯消毒剂(如氯气、次氯酸钠等)与水中的细菌、微生物、有机物和无机物等发生反应后,剩余的氯量。这种剩余的氯量在水中继续发挥杀菌作用,以防止水在输送过程中再次受到污染。余氯的形成是氯消毒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浓度需要根据具体应用场景进行合理控制。
1.余氯的分类
余氯主要分为以下三种形式:
游离性余氯:主要指次氯酸(HOCl)和次氯酸根离子(ClO⁻),具有较强的杀菌能力,但其稳定性较差,容易随时间或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分解。
化合性余氯:包括一氯胺(NH₂Cl)、二氯胺(NHCl₂)和三氯胺(NCl₃)等氯与氨的化合物。这类余氯的杀菌能力较弱,但相对稳定。
总余氯:是游离性余氯和化合性余氯的总和,用于衡量水体中所有形式的剩余氯。
2.余氯的作用
余氯在水处理中的作用主要是维持水的持续杀菌能力,防止水在输送过程中再次受到污染。例如,在自来水供应中,余氯可以确保水在管网中不会因细菌或微生物的繁殖而失去卫生安全性。此外,余氯还能有效抑制水中的病毒和细菌,提高水质的安全性。
3.余氯的检测与控制
为了确保余氯的浓度符合卫生标准,通常需要对余氯进行检测。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
邻联甲苯胺比色法:通过添加显色剂使余氯与显色剂反应生成有色产物,通过比色法测定其浓度。
分光光度法:利用分光光度计测定余氯的浓度。
在线式电化学分析仪:实时监测余氯的变化,适用于管网中的余氯监测。
DPD法:通过检测余氯与DPD试剂反应生成的红色产物来测定余氯浓度。
根据《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T5749-2006),氯与水接触30分钟后,游离性余氯应不低于0.3 mg/L,管网末梢水不低于0.05 mg/L。在游泳池水处理中,游离性余氯应控制在0.3~0.5 mg/L之间。
余氯的浓度过高可能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例如,过高的余氯会导致水中有臭味,影响水质感官指标;同时,过高的余氯可能会生成氯化消毒副产物,如三氯甲烷等,对人体健康有害。此外,余氯在排放到自然水体时,可能会对水生生物造成一定的毒性影响。
本文网址:https://www.codyq.net/article/12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