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详情
水产养殖溶解氧的影响因素有哪些(溶解氧的定义及标准)
作者:霍尔德电子 更新时间:2025-09-27
溶解氧字面意思上是指溶解在水中的氧气,单位是mg/L,通常记作DO,是溶解在水中的游离态氧,也是表征水溶液中氧浓度的参数。人呼吸空气中的氧气,鱼儿则“呼吸”水中的氧气。正常情况下,溶解氧含量应保持在5~8mg/L(ppm),适合大部分鱼类生存活动。当溶解氧浓度小于2mg/L时,没有足够的氧气提供给鱼类或其他水生生物,就会导致这些水生生物因为缺氧而出现生命健康问题;小于1mg/L时,水生生物会因为缺氧直接死亡。
另外当DO的消耗速率>氧气溶解到水体的速度时,水中的溶解氧含量趋近于0。在这种情况下,溶解氧得不到及时补充,水体中的厌氧菌就会很快繁殖,有机物因腐败而使水体变黑、发臭。因此,溶解氧被认定为评估水污染程度和综合评估水质的重要指标。
一、溶解氧的来源
1.光合作用(80%以上)
水生植物(藻类)通过光合作用释放出氧气。
2.空气的流动
水中溶解氧未饱和时,大气中的氧气向水体渗入。这主要作用于风力和水的流动可以增加氧气与水体的接触面积。
3.人为机械
当水中溶解氧含量过低时,我们可以通过人为操作向水中供氧。比如过氧化钙、过氧化氢、高锰酸钾等;还可以通过增氧机,使被搅动的水体夹杂着空气回到水体,从而达到增加溶解氧的目的。
二、水产养殖溶解氧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一)环境因素
1.温度:水温升高,水体的细菌、藻类、鱼类、和其它水生动物活动频繁,水中的溶氧量就会降低;同理可得,冬季的溶解氧含量都要明显优于夏季,所以在夏季的时候要特别注意水温对溶解氧的影响。
2.气压:气压越低,氧气越易从水中溢出而导致水中缺氧,这时鱼类也最容易发生浮头现象。
3.光照:溶氧还与光照有密切关系,光照越高,水中的藻类,光合细菌活动越强,从而产生氧气,水体中溶氧升高。
4.盐度:温度越高,溶解的盐度越大,水中的溶解氧越低。
(二)自身因素
水中溶解氧含量受到两种作用的影响:一种是使DO下降的耗氧作用,包括有机物的存在会消耗溶解氧;另一种是使DO增加的复氧作用,主要有空气中氧的溶解,曝气手段等。这两种作用的相互消长,使水中溶解氧含量呈现出时空变化。溶解氧过高、过低都不利于水生生物的生长,打破水体生态系统平衡。
三、怎样保护溶解氧?
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为保护溶解氧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1.污染控制:按规定进行排放、处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不将废水直接排入雨水沟、自然水体;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践行绿色低碳生活理念,节约用水、不乱扔垃圾等。
2.生态维护:种植水生植物,增加溶解氧产量;通过河道疏浚、生态补水等方式增加水体流动性,提高水体溶氧能力和自净能力;不违规捕捞和伤害水生生物,维护水生态平衡等。
本文网址:https://www.codyq.net/article/13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