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详情
超纯水的制备与储存规范(水质检测用超纯水有什么标准)
作者:霍尔德电子 更新时间:2025-09-27
水质检测用超纯水的核心要求是最大限度去除杂质,避免对检测结果产生 干扰—— 因为水质检测常涉及痕量分析,若超纯水含有的杂质与待测物质重叠,或影响检测仪器和试剂反应,会直接导致数据偏差甚至错误。
一、水质检测用超纯水有什么标准?
水质检测用超纯水需严格遵循以下标准,确保检测结果的合规性与可比性:
中国国家标准《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GB/T 6682-2008):明确一级水、二级水、三级水的指标,其中一级水适用于痕量分析;
国际标准 ISO 3696:1987《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与 GB/T 6682-2008 等效,部分国际检测项目(如出口食品水质检测)需符合此标准;
行业专用标准:如《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 系列)中,针对不同检测项目(如重金属、有机物、微生物)明确超纯水的制备要求,例如 GB/T 5750.3-2006 规定 “痕量金属检测需用电阻率≥18 MΩ・cm 的超纯水”。
二、超纯水的制备与储存规范
即使超纯水制备时达标,若储存或使用不当,仍会重新引入杂质,因此需遵循严格的制备与储存要求:
1. 制备工艺要求
需采用 “多阶段纯化” 工艺,确保杂质深度去除,典型流程为:原水(自来水)→ 预处理(石英砂过滤 + 活性炭吸附 + 软化)→ 反渗透(RO,去除 99% 离子 / 有机物)→ 离子交换(混床,提升电阻率至 18.2 MΩ・cm)→ 紫外氧化(UV,降解 TOC)→ 终端超滤(0.22 μm 滤膜,去除微生物 / 颗粒物)。
关键节点:用于痕量分析时,需增加 “电子级离子交换树脂” 和 “超纯水抛光柱”,进一步去除弱电解质和痕量重金属;用于有机物检测时,需增加 “高级氧化” 模块,彻底降解难分解有机物。
2. 储存与使用要求
储存容器:需使用石英玻璃、聚四氟乙烯(PTFE)或高纯度聚乙烯(PE)容器,避免普通玻璃中的硅、金属离子溶出,或塑料中的增塑剂(如邻苯二甲酸酯)迁移到水中;
储存方式:超纯水需 “即制即用”,若需短期储存(≤24 小时),需密封并通入惰性气体(如氮气)隔绝空气,避免空气中的 CO₂、有机物、尘埃溶解 / 落入水中;长期储存会导致电阻率下降、TOC 升高;
使用管路:传输管路需用 PTFE 或 316L 不锈钢材质,避免管路内壁吸附杂质或释放污染物,且每次使用前需用超纯水冲洗管路 3-5 分钟,排除管路残留杂质。
综上,水质检测用超纯水的核心要求是 无干扰、高稳定、适配检测场景,从离子、有机物、微生物、颗粒物等多维度严格管控,同时结合具体仪器与项目的敏感度,通过科学的制备、储存流程,确保超纯水本身不成为检测误差的来源,为水质检测的准确性提供基础保障。
上一条: 在线余氯分析仪满量程的原因(在线余氯分析仪电极维护方法)
下一条: 没有了!
本文网址:https://www.codyq.net/article/13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