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详情
污水处理中污泥处置的根本问题(污泥无害化处置方法介绍)
作者:霍尔德电子 更新时间:2025-07-06
目前我国城镇污水处理规模达2.2亿吨/天,每天产生的80%含水率的湿污泥超过了6000万吨,预计到2025年,我国污泥年产生量将突破1亿吨。由此可见,如果再坐视不管,那污泥处理必然会成为制约污水处理走完“最后一公里”问题。进水水质和污泥处理处置都是影响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稳定运行的重要因素,随着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推进,我国污水处理率已超过90%。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污泥无害化处置率低于30%。由此可见,重水轻泥的问题不是一天两天了,污泥问题一直悬而未决。那么造成污泥问题年年在的原因是什么呢?
经调查发现,污泥没有出路是威胁污水处理厂稳定运营的最大因素。我国通常采用的处置方式有三个方向:卫生填埋、热化学处理后建材利用、生物稳定处理后土地利用。然而这三个方向都有不同程度的问题:
1.填埋比随意堆弃好,但可供填埋的场地越来越少,常遇到“无地可埋”的尴尬处境;
2.焚烧比填埋好,但污泥含水率较高,焚烧能耗太高,邻避效应严重;
3.土地利用比焚烧好,但对污泥泥质要求较高,需要对污泥进行稳定化处理。由于工业废水的掺杂导致污泥中重金属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往往超标,土地利用受到限制。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只有小部分进行稳定化处理和土地利用、焚烧和建材利用等,大部分污泥未进行规范化的处理处置。由此可见,污泥处理处置才是成为阻碍污水处理领域的关键问题。
经过多年探索,围绕我国污泥有机质含量低、含沙量高、产量大等特点,形成了稳定化处理与安全处置的四条主流技术路线:深度脱水+应急填埋、厌氧消化+土地利用、好氧发酵+土地利用、干化焚烧+灰渣填埋/建材利用。虽然目前这4种主流技术还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但是如果能做到因地制宜,结合企业自身情况和外界环境,根据不同地区的土地情况和经济发展条件来决定如何处理处置,这四种技术路线都是目前可行的。但是污泥处理的资源化利用成本过高仍然是污水厂面临的主要问题。
《“十四五”城镇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到2025年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置率应达到90%以上,到2035年全面实现污泥无害化处置,污水污泥资源化利用水平显著提升。因此推进污泥处理已经迫在眉睫,那么怎么才能有效推进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工作。今年两会中程寒飞提出以下3点建议:
1.开展污泥处理处置效果评估
2.制定污泥处理处置专项规划和行动计划
3.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污泥资源化利用工作
从以上建议中,可以看出未来不仅污泥处理不仅是污水厂任重道远的工作,也是有关部门需要监督和资金支持的工作。
污泥问题多从被暴露在大家的视线中,不仅说明污泥问题亟待解决,同时也说明污泥处理处置被提上了日程。并且随着环保督查的多次通报,各地相关部门监管力度也在加大,政策资金也支持到位的话,相信污泥处理处置很快能够打通最后一公里。
本文网址:https://www.codyq.net/article/2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