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详情
全国地表水水质实现“六连升”(地表水水质提升措施有哪些)
作者:霍尔德电子 更新时间:2025-08-19
随着碧水保卫战深入推进,各地的水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显著提升。监测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全国地表水水质优良断面比例上升至84.9%,比2012年提高了23.3个百分点,“十三五”以来实现“六连升”。重点流域水质持续向好,长江、珠江流域等水质持续为优,黄河流域水质明显改善。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景象越来越多,我国水环境质量发生了转折性的变化,那各地水质提升措施具体有哪些呢?
1.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不断完善水生态环境保护治理体系,制定修订长江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还制定20多部相关污染物排放标准,夯实了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治基础。“水十条”着力“保好水”“治差水”。大力保护饮用水水源地等水质较好水体,进一步提升水质;同时,大幅减少严重污染的劣Ⅴ类水体,尤其是对人民群众生活生产影响较大的黑臭水体。
2.确立实施“江河战略”
确定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要求“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确定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着力“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国家的“江河战略”确立并实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中,长江沿线各地腾退岸线达162公里,滩岸复绿达1225万平方米。经过治理的九曲黄河日夜奔腾,恢复生机与活力。黄河干流全线达到或优于Ⅲ类水体,到今年8月已实现连续23年不断流,沿黄各省份高质量发展蹄疾步稳。
3.打出治水组合拳
水里是否清澈有鱼?周边群众是否满意?十年来,各地区各部门治水,不再停留在减排量、排放标准上,而是直接将水质改善程度作为考核标准,以环境质量改善效果为关键。在水环境质量改善的硬约束下,硬招实招纷纷亮出。全面建立河长制湖长制体系,全国省市县乡村五级120万名河湖长上岗履职、全力治水,同时推进入河入海排污口管理改革,全面开展长江、渤海和黄河入河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加强陆海统筹,入海河流劣Ⅴ类国控断面基本消劣,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明显提升。
2021年,河北白洋淀淀区以及入淀河流水质全部达到Ⅲ类标准,实现了水质从劣Ⅴ类到Ⅲ类的跨越性突破,“华北明珠”重放异彩。神州大地上,一幅幅人水和谐的美丽图景不断展现,一条条泽被万物、造福人民的江河奔流不息。
本文网址:https://www.codyq.net/article/4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