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详情
长江水生态考核试点监测新变化(长江水生态考核为何新增浮游植物指标)
作者:霍尔德电子 更新时间:2025-07-06
今年4月初,根据《长江流域水生态监测方案(试行)》,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启动2023年度春季长江流域水生态考核试点监测工作,7组队伍按照分省分流域划片的方式前往不同流域开展样品采集工作。相较于去年的监测工作,今年长江流域水生态考核试点监测工作进度明显加快。长江局监测科研中心先后派出7组技术人员开展水生生物监测工作,各监测队伍平均持续作战20余天,顺利完成各自任务。
截至5月9日已经完成了199个点位的样品采集,占应采集样品总数的82.9%。新年刚过,监测科研中心就组织人员开始编制监测方案,采购设备和物资,制定人员培训计划并开展培训。所以,今年在监测方案规定的监测工作开展前,已经做好了各项准备工作。此外,此次监测工作延续2022年“省市承包”“一组负责一区域”工作模式,每组负责人员与2022年基本保持一致,保证采样过程的延续性和一致性。
2023年是开展长江流域水生态考核试点监测的第二年,相比于去年,一方面今年的监测工作有了去年的基础,可以充分借鉴去年的经验。另一方面今年增加了藻类这一监测指标,其中河流监测中增加了着生藻类,湖泊中增加了浮游藻类。这是为什么呢?
“新增的指标主要是巩固水生态考核监测的基础,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拓展和延伸。比如,今年在湖泊中监测浮游藻类指标,就是对水华面积比例监测的补充和验证。”胡圣解释。新增的指标浮游藻类包含的种类众多,主要包括蓝藻、绿藻、硅藻、甲藻、隐藻等藻类。这些藻类都很微小,绝大部分肉眼看不见,但是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也有很多藻类可以食用,如蓝藻门念珠藻科的葛仙米、发菜等。
本文网址:https://www.codyq.net/article/6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