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详情
饮用水氯酸盐产生的原因(水质氯酸盐检测方法有哪些)
作者:霍尔德电子 更新时间:2025-07-05
氯酸盐自2018年被列入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项目,监控的食品类别主要包括发酵乳、调制乳、包装饮用水、婴幼儿配方食品、奶片、奶条等。近两年随着国家对氯酸盐风险监控的力度加大,相关企业尤其是乳制品加工企业已将氯酸盐的监控纳入食安工作重点。那饮用水氯酸盐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呢?我们以次氯酸钠消毒为例讲解一下。
成品次氯酸钠溶液性质不稳定,在溶液中能发生多种化学反应,产生氯酸盐的途径主要有以下两种:
1.成品次氯酸钠溶液在储存过程中,常温下也容易发生分解和歧化反应,导致有效氯浓度不断降低,歧化反应会生成副产物氯酸盐。
2.次氯酸钠在水中发生水解,产生次氯酸;pH值越低,次氯酸比例越高;次氯酸与次氯酸根共存,反应生成氯酸盐。
注:次氯酸钠分解产生氯酸盐主要取决于:储存温度、储存时长、重金属及悬浮颗粒等污染物、初始浓度及pH值,其中储存温度及时长是影响氯酸盐形成的重要因素。
目前氯酸盐主要检测方法是碘量法、离子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碘量法操作步骤繁琐,离子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设备昂贵,前期准备工作时间长,这3种方法都不能帮助生产快速检测判断氯酸盐含量是否超标。霍尔德电子生产的水质氯酸盐测定仪采用比色法设计,实现了水中氯酸盐、游离氯和二氧化氯的现场快速检测,便携设计,检测步骤简单,适用大多数行业使用。
上一条: 【汇总】悬浮物污泥浓度计的安全操作规程
本文网址:https://www.codyq.net/article/8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