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详情
【行业】污水处理厂长期超负荷运行怎么办?
作者:霍尔德电子 更新时间:2025-07-05
最近,有些城市的污水处理厂长期超负荷运行引发广泛关注。污水处理厂如果长年满负荷运行或长期超负荷运行,容易引发生活污水溢流污染问题。那么,污水处理厂长期超负荷运行背后有哪些原因?如何破解生活污水溢流污染?围绕相关问题,记者采访了业内专家。
1.超负荷运行≠超标排放,关键看出水水质和是否有污水溢流
首先,什么是“设计负荷”?举个例子。假如通过“人口数量×人均污水排放量”等方法估算出某座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所服务区域内的每日污水产生量是10万吨,则该污水处理厂设计水量为10万吨/日,即设计负荷。为了应对水量的正常波动,这座厂子的处理能力需要保证一定余量,比如按照水量变化系数1.3来设计构筑物。
清华大学水环境保护研究所的邱勇告诉记者:“污水处理系统是否正常运行,主要看出水水质是否达标和上游管网是否溢流。如果出水可以达标排放,就无需过于关注其是否超负荷运行。就像睡眠一样,只要睡醒后精神充足,就无需过于在意是睡了6个小时还是8个小时。如果因为超负荷运行,导致出水不能达标排放或者存在污水溢流问题,那就要分析原因、寻找对策、迅速改善。”
2.长期超负荷运行且存在超标排放、污染溢流,问题在网还在厂?
首先,分清这种情况发生在雨污分流制下还是雨污合流制下。如果是在“雨污分流+雨污分流不规范、不到位”的情况下,也可能出现污水处理厂超负荷运行问题,首要工作是对排水管网错接、混接、漏接等问题进行精细化排查,提高管网质量。如果是在“雨污合流”的情况下,特别是雨天,容易发生超标排放或者溢流污染问题,那就要重视应对雨水冲击负荷,包括进行管网提升改造、开展雨天污水应急强化处理、新建管网调蓄池、安装雨季溢流污染快速净化设施、建设海绵城市等,综合施策。
其次,分清是“进水水量超负荷”还是“进水水质超负荷”?进水水量超负荷会导致污水在污水处理厂内的水力停留时间(指待处理污水在反应器内的平均停留时间)短,污染物无法得到有效降解,导致超标排放。此外,这会造成设备运行负荷增大,严重时会造成设备损毁。
3.如何看待主动出击,以“高峰负荷运行”减少雨季污水外排?
长期以来,“保障防汛安全”和“避免雨污水外排造成污染”都是一个两难的问题。在保障防汛安全的前提下,为最大限度减少污水排入外部水环境,各地都在积极探索。记者了解到,某地自去年以来,努力探索通过污水处理厂长时间持续保持高峰负荷、高效率运行,来减少排入长江的初期雨水和污水。比如,长时间按照其设计的最大校核值,一般为设计负荷的130%运行,以接纳更多来水。这种做法和被动长期超负荷运行不同,是在做好充分准备的前提下,主动出击,以提升处理工艺、精细化运营等提高处理效率、提升处理能力,保障出水稳定达标排放。
4.应对溢流难题,还有哪些有效措施?
一是进行雨污分流,加强排水管网建设和维护。
二是实施科学有效的技术方案。例如,有污水处理厂采取新建一级强化处理设施应对雨季增加的进水负荷,设施出水与正常工艺段出水混合后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排放标准。如果雨污分流不彻底,下雨时污水管网负荷非常大,可以安装一套‘平行’的溢流污水处理设施削减排放的污染总量,如生态环境部鼓励的雨季溢流污水快速净化设施。
三是直接扩容,新建污水处理厂或者原位扩容。在新建污水处理设施之前,应当先对排水管网进行精细化排查,完善排水管网。如果排水管网错接、混接、漏接问题没有妥善解决,新建污水处理厂也无法发挥预期作用。原位扩容在不新增厂区占地面积的前提下,通过设施改建或技术升级来提高污水处理厂的处理水量,同时也能达到排放标准。
本文网址:https://www.codyq.net/industry/10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