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详情
水质大肠埃希氏菌概念及监测意义(水质大肠埃希氏菌测定方法)
作者:霍尔德电子 更新时间:2025-07-05
大肠埃希氏菌俗称大肠杆菌,埃希氏菌属肠杆菌科,革兰氏阴性短杆菌,异兼性厌氧型,周身鞭毛,能运动,无芽,能发酵多种糖类产酸、产气。
水质大肠埃希氏监测意义:
1.大肠埃希氏菌是粪便污染最具有意义的指示菌。
2.大肠埃希氏菌存在于人类和动物肠道以及环境中的细菌,也可以在食物中找到。
3.从对肠道的作用来看,可分为致病性与非致病性两大类。多数大肠杆菌菌株是非致病性的,是肠道正常微生物群的一部分,可生产维生素B和维生素K,与宿主具有共生关系。
4.致病性大肠杆菌主要为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可引起腹泻、尿路感染、呼吸道疾病、血液感染和其它疾病,也多见于院内感染。大肠埃希菌的致病物质之一是血浆凝固酶,根据致病性不同,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可分为:产肠毒素性大肠埃希菌ETEC、肠道侵袭性大肠埃希菌EIEC、肠道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肠集聚性黏附性大肠埃希菌EAEC、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HEC和弥散粘附性大肠杆菌DAEC六种。
水质大肠埃希氏菌测定方法——滤膜法
1.原理:将总大肠菌群滤膜法检测阳性的滤膜,置于含有荧光底物的培养基上培养,能产出β-葡萄糖醛酸酶,分解荧光底物释放出荧光产物,使菌落能够在紫外光下产生特征性荧光,以此来检测水中大肠埃希氏菌的方法。
2.实验步骤
接种:在无菌操作条件下将有典型菌落生长的滤膜转移到NA-MUG平板上,细菌截留面朝上,进行培养。(实验室生物安全要求应符合GB 19489的要求)。
培养:将已接种的NA-MUG平板于36℃±1℃培养4h。
试验数据处理:将培养后的NA-MUG平板在暗处用波长为366nm功率为6W的紫外灯照射,如果菌落边缘或菌落背面有蓝色荧光产生则表示水样中含有大肠埃希氏菌。记录有蓝色荧光产生的菌落数并报告,按以下公式计算滤膜上生长的大肠埃希氏菌菌落数,以每100mL水样中的大肠埃希氏菌菌落(CFU/100mL)报告结果。
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通过污染饮水、食品、娱乐水体、密切接触引起疾病暴发流行,其中食物传播为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可引起腹泻的致病性大肠杆菌、伤寒杆菌、霍乱弧菌等普通细菌繁殖体,80℃热水需要5-10min、沸水需要2-5min才能杀灭。
本文网址:https://www.codyq.net/industry/10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