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详情
水质溶解氧含量检测的意义(为什么国家地下水标准没有溶解氧指标)
作者:霍尔德电子 更新时间:2025-07-05
溶解氧是鉴定水质优劣程度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指标,它的意义是表示水体的活性程度。在国家全部八个水质标准里,只有《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有溶解氧指标要求。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地下水与空气接触非常有限,其水中溶解氧较少,深层水甚至可能无氧,所以国家标准对地下水没有规定溶解氧指标。
换个角度考虑,《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与《GB-T14848-93地下水质量标准》的同类水比较,地下水的溶解氧肯定比地表水低。这也就是说,同类水水质活性比较,地下水的活性要比地表水差。那水质溶解氧含量检测的具体有什么意义呢?
1.水质优劣指标
国家标准《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将地表水按水质优劣分为Ⅰ、Ⅱ、Ⅲ、Ⅳ、Ⅴ五类。其中溶解氧是分类的重要指标,地表Ⅰ类水溶解氧必须≥7.5mg/L。我们在研究中注意到,pH7.1~8.5、溶解氧≥7.5mg/L的地表水Ⅰ类水(自然保护区源头水)或天然优质饮用水,其水分子团结构往往是小分子团水,因此溶解氧≥7.5mg/L可以作为天然优质饮用水或者健康饮用水的必要指标。
2.水体自净能力指标
溶解氧值是研究水自净能力的一种依据。水里的溶解氧被消耗,要恢复到初始状态,所需时间短,说明该水体的自净能力强,或者说水体污染不严重。否则说明水体污染严重,自净能力弱,甚至失去自净能力。
3.污染严重程度指标
生物耗氧量和化学耗氧量是检测水体污染状况的主要指标之一。生物耗氧量(BOD)小于1mg/L表示水体清洁;大于3mg/L表示受到有机物的污染。如果水中有机物含量较多,其耗氧速度超过氧的补给速度,则水中溶解氧量将不断减少,当水体受到有机物的污染时,水中溶解氧量甚至可接近于零,这时有机物在缺氧条件下分解就出现腐败发酵现象,使水质严重恶化。当溶解氧消耗速率大于氧气向水体中溶入的速率时,溶解氧的含量可趋近于0,此时厌氧菌得以繁殖,使水体恶化。
所以,溶解氧的高低能够反映出水体受到的污染,特别是有机物污染的程度,它是水体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也是衡量水质的综合指标。因此,水体溶解氧含量的测量,对于环境监测以及水产养殖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网址:https://www.codyq.net/industry/5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