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详情
饮用水氨氮超标危害(饮用水氨氮控制办法)
作者:霍尔德电子 更新时间:2025-07-05
水源水和饮用水中三氮(氨氮、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含量过高,对人体和水体水生物都有毒害作用。比如,水中氨氮超过1mg/L,会使水生生物血液结合氧的能力降低,超过3mg/L,鱼类会死亡。水源水中如存在氨氮,会造成给水处理中的加氯量大为增加,氨氮过高会导致其它消毒副产物增加等,危害人体健康。
此外,传统的水处理工艺对氨氮的去除效果极其微弱,去除率只有15%左右。由于氨氮无法通过传统水处理工艺去除,出厂水中残留的氨氮将会引起输配水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如管道腐蚀、异养菌及条件致病菌的大量繁殖等。下面具体介绍一下饮用水氨氮控制办法。
1.化学处理法
水厂通常采用的化学法除氨氮主要是折点加氯法。该方法反应快、效果好且不受生物活性的影响,在水厂突发性氨氮升高的情况或者冬季生物作用变差时常用此方法作为补充。然而因为其投加量难以控制.容易产生消毒副产物和氯代有机物,从而导致“三致”产物的问题。
新兴的化学除氨法是化学氧化法。通过较高的电势吸附氨氮,使其失去电子被氧化为氮气和水。电化学氧化虽不会造成二次污染问题,但是其中电子的传递和转移必将消耗大量能源,费用高。
2.物理处理法
吸附法主要依靠活性炭、沸石是最常用的水处理吸附剂。其中,未改性的活性炭主要吸收水中的有机物,对氨氮的吸附作用有限,但沸石对氨氮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具有物理吸附和离子交换吸附的双重吸附机理。
膜分离法也被用于饮用水处理除氨氮,主要包括微滤、电渗析、反渗透、纳滤等工艺。膜处理法在应用中表现出耗能低、处理效果好、回收的氨氮可重新利用等优点.但其最大的问题是处理过程中的膜污染。
3.生物处理法
目前,饮用水处理中常采用生物滤池、生物转盘、生物流化床和臭氧一生物活性炭工艺等生物处理法达到去除水中氨氮的目的。当前被给水处理厂广泛采用的是臭氧-生物活性炭技术。水中的有机物通过臭氧的氧化作用。可生物降解性得到增强,易于后续生物活性炭上发生彻底的生物降解作用。生物的作用还延长了活性炭的使用周期。
当前氨氮降解的各种技术与工艺过程,都有各自的优势与不足,由于不同水质和现场工艺的差异,并不存在一种通用的方法。因此,必须结合水厂的实际情况具体分析,再确认更适合的氨氮处理技术及工艺。
本文网址:https://www.codyq.net/industry/9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