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详情
加强汛期水环境监管(如何保障汛期水生态环境安全)
作者:霍尔德电子 更新时间:2025-07-06
近日,生态环境部印发《关于加强2024年汛期水环境监管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进一步加强汛期水环境监管,防范汛期水环境质量恶化以及发生重大水污染事件,切实保障水生态环境安全。
进入汛期,降雨持续时间长、强度大,雷雨、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频发,地表径流增多,极易导致城市内涝、河水陡涨、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事件发生,对城市河道、流域水体的污染风险明显增加,对饮用水水源地的水质安全带来严重威胁,对周边水生态系统安全产生重要影响。
加强汛期水环境监管是保障水生态环境安全,实现环境质量改善、保障人民健康、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但还有一些地方对汛期水环境监管工作重视不够,工作措施不够得力,环境基础设施存在明显短板,生活污水、畜禽粪污、垃圾等直排环境问题尚未根本解决,旱季“藏污纳垢”、雨季“零存整取”等问题仍较突出,导致汛期城市合流制溢流污染问题凸显,河湖控制断面水质明显反弹,甚至酿成突发水污染事件,亟须加强汛期水环境监管。
加强汛前预防,做好隐患排查。各地要参考历年汛期水质数据,明确本行政区域内汛期重点关注控制断面。结合日常巡查检查,查清断面汇水范围内影响水质的主要污染源,精准建立控制断面汛期突出问题清单,加大对可能影响饮用水安全的重点行业、重点污染源及危险废物、尾矿库和化学品等的监督管理,督促各责任主体严格落实污染防治和风险防范措施,限期完成问题整治。
压紧压实责任,推进联防联控。发挥河(湖)长制作用,落实属地管理责任,明确水质考核目标,强化辖区内水生态环境安全保障力度。密切关注雨情、水情和可能影响水环境安全的情况,加强部门与县区镇街、上下游、执法与监测联动,强化水质监测预警预报和污染强度成因分析,对水质异常波动断面,立即开展溯源排查并采取必要的管控措施,形成联防联控工作合力。
强化应急管理,加强风险应对。要加强汛期环境应急值守,完善环境应急预案及应急物资储备,建立汛期应急沟通协调机制,运用汛情研判、水质监测、隐患排查、预警预报、联防联控等手段,有效提升环境应急处置能力。凡涉及饮用水安全、重金属污染,以及可能造成跨区域污染的突发水污染事件,要第一时间报告,迅速启动应急响应,采取有效措施妥善处置,坚决守住水环境质量安全底线。
本文网址:https://www.codyq.net/industry/9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