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详情
水的“表观颜色”和“真实颜色”是什么(水质色度测定时二者如何选择)
作者:霍尔德电子 更新时间:2025-07-05
水是一种无色、无臭、无味的透明液体。当水中存在着某些物质时(如可溶性有机物、部分无机离子和有色悬浮微粒等)可能会使水变为有色,水出现一定的颜色即为色度。水质色度是对天然水或处理后的各种水进行颜色定量测定时的指标,色度是对水的感官性指标之一。
GB/T5750.4-2006中规定水质色度的的测定是用铂钴标准比色法,即用氯铂酸钾(K2PtCl6)和氯化钴(CoCl2·6H2O)配制成测色度的标准溶液,规定1mg/L铂(以(PtCl6)2形式存在)所具有的颜色作为1个色度单位,称为1度(1°)。
水的“表观颜色”是指没有去除悬浮物的水所具有的颜色,包括了溶解性物质及不溶解的悬浮物所产生的颜色;“真实颜色”是指去除浊度后水的颜色。 一般水质色度测定时,均需测定样品的“真实颜色”。但是,对于清洁的或者浊度很低的水,“表观颜色”和“真实颜色”相近。
对着色很深的工业废水,其颜色主要由于胶体和悬浮物所造成,故可根据需要测定“真实颜色”或“表观颜色”。如果样品中有泥土或其他分散很细的悬浮物,虽经预处理而得不到透明水样时,则只测“表观颜色”。如测定水样的“真实颜色”应放置澄清取上清液,或用离心法去除悬浮物后测定;如测定水样的“表观颜色”,待水样中的大颗粒悬浮物沉降后,取上清液测定。
本文网址:https://www.codyq.net/article/672.html